給倉庫調節濕度的小竅門
中國工業除濕機的出路在哪里?以及除濕機企業危機下的適者生存法則
在成本陡增、貿易摩擦加劇等多變環境下,自2008年8月以來,中國工業除濕機業屢遭寒流。工業除濕機業整體陷入了30年來最大的危機與困境之中。在舉步維艱的困局里,中國工業除濕機業應當如何看清當前的形勢,確定戰略方向和商業模式,實現“升級”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議題。
中國工業除濕機業之所以陷入今日的困局,主要原因就是我們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,沒有市場主動權和附加值空間。中國工業除濕機產業長期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要模式;95%是代工企業,處在“微笑曲線”最低點,也就是產業鏈的低端,溢價能力低。生產了世界上80%的工業除濕機,卻只賺到了20%甚至更低的利潤。利潤如此之低,一旦外部環境稍微惡化,便陷入了資金匱乏等困境,這是中國工業除濕機業的致命傷。
研究表明產業鏈利潤呈現“U”字型,即所謂的微笑曲線(如圖)。曲線左邊是指研發、原材料采購、設計,也就是上游企業,屬于附加值的高位;右端是指品牌、營銷,包括各種各樣的服務,也就是下游企業,也屬于附加值的高位;中段為組裝、制造,也就是制造企業,屬于附加值的低位。
中國工業除濕機產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?企業具體的切入點在哪里?如何確定生存目標?如何提升競爭力?筆者的回答是:工業除濕機業從微笑曲線的低部往上提升、延伸兩端并向上拉升,并逐步從加工制造方面轉化為品牌經營、設計、制造和服務等為一體的新型企業,積極發展國內市場,才是中國工業除濕機業總體的出路和未來方向。
據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,我國最大的外貿省份廣東省,09年第一季度進出口同比下降了23.1%.這個數據說明,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進一步惡化。在經歷了08年一整年的經濟下挫后,中國企業事實上已經進行了一輪殘酷的洗禮。
達爾文在《物種起源》中說:“能夠長期存在的物種:既不是最強大的,也不是最聰明的,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!”除濕機企業的生存亦如此。中國雖是全球制造大國但絕非強國,相信這一點沒有人會提出異議。
08年上半年倒下的中小企業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犧牲品,而幸存的企業,一部分通過產業升級正轉危為機,另一部分陷于青黃不接的轉型泥沼中,剩下一部分則隨波逐流前景不明。最后,經過與危機抗爭尋求生存的過程,企業主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:變,不一定行;不變,一定不行。
“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?!币话俣嗄昵斑_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物種進化的不二法則,即在危機中,只有適應能力最強,面臨危機靈活求變的物種才得以生存,進而繁衍生息。
作為除濕機企業,也正是在競爭的法則中變得強大或遭淘汰。面對危機,優秀的除濕機企業懂得利用自身優勢以及外部資源,尋求轉型或升級,所謂窮則變,變則通。而在危機中一成不變,躑躅不前的企業,只能在殘酷的競爭中消亡。
- 上一篇:地下工程除濕的選擇方式 2016/12/23
- 下一篇:有哪些因素影響抽濕機的發展 2016/12/19